我们喝茶,就是在喝茶汤。谈茶叶欣赏,除了品饮茶汤之外尚可扩展到未冲泡之前的“干茶”与冲泡之后的“叶底”,但實际喝进肚子里的是茶汤。干茶与叶底的欣赏是透过视觉、触觉、与嗅觉,茶汤的欣赏是透过味觉、嗅觉、与视觉。
味觉对茶汤的欣赏是茶的滋味,嗅觉对茶汤的欣赏是茶的香气,视觉对茶汤的欣赏是茶的汤色,这些滋味、香气、汤色都内合有“茶性”,所以总结形成了“茶”的物质基础(喝到的)与茶的个性(体悟到的)。
我们从茶汤欣赏到的色、香、味、性,都是从成品茶(即干茶或茶粉)浸泡而来的吗?想来是理所当然,但事实上除了茶本身以外还包括了浸泡茶叶的水、用于浸泡茶叶或搅击茶粉的容器(如茶壶、茶碗)、品饮茶汤的容器(即杯子)、冲泡或搅击茶叶的技术。
第一,茶叶质量是茶汤品质与茶性最主要的形成部分,这包括了茶叶类别的差异,如不发酵茶、部分发酵茶、全发酵茶、后发酵茶的不同,以及茶树品种、土壤状况、耕种方式、制茶技术等的差异。
第二,同样的一罐茶,一壶用软水浸泡,一壶用硬水浸泡,给予同样的泡茶技术,硬水浸泡出的茶汤一定香气不扬,汤色混浊,整个改变了茶汤的组成部分。水质对茶汤的影响还包括了有没有杂味、水中微量矿物质的组合状况、鲜活程度(与水中含气量有关)、煮水壶的材质、烧水的燃料(如电、炭、或煤气)等。
第三,用不同材质的冲泡器泡茶,得出茶汤的效果是不一样的,这也不得不说是茶汤组成部分起了变化,这个差异是可以用嘴巴察觉出来的。冲泡器的材质有银、陶瓷、玻璃等,这包括了各材质之间的原料纯度(如银的纯度)与烧结程度(如陶瓷与玻璃的硬度)。浸泡或搅击出茶汤后,盛放的容器还继续改变着茶汤的品质,这时的影响是茶汤成分在水中的存在状况,成分存在的状况就影响了口感。经验告诉我们,泡妥或搅击好的茶汤倒进茶盅内,茶盅将茶汤分倒入杯内,茶盅与茶杯的材质都会影响茶汤的品质,这时是偏向茶性的改变。
第四,泡茶技术之影响茶汤品质是显而易见的,如泡得太浓了,泡得太淡了,水温用得太高了,水温用得太低了。同样的一罐茶,给两个人冲泡或搅击,不是好坏立见就是风格各异。我们不能轻估甲比乙多放了一些茶叶,结果就是不一样,可能二杯的浓淡不一样,可能二杯的浓淡差不多,但是口感有了差异;有时只是风格的差异,有时是造成了茶汤品质的高下。
谈论“泡茶”,甚至于谈论“茶道”都一样,都是聚焦于茶汤的品质与风格,然后再延伸到泡茶与奉茶。不能说还包括了泡茶者的长相、穿着,还包括了泡茶席、品茗环境,还包括了配乐、观众,以及是在什么场合泡茶。这些都会影响泡茶者、品茗者、观众对茶会的认知,但是我们不要它们影响泡茶者、影响茶汤、影响品茗者、影响观众。当我们评估这席“茶道艺术”的呈现之时,我们是屏除泡茶者长相、泡茶席的视觉效果、配乐与品茗环境的,当然也不管是在什么场合。
提示:请认准猴魁官网,快速购买>>
小谢手机和微信:13955960961(长按复制加微信免费送野生猴魁试吃装)本文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
上一篇:明前茶原来这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