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猴魁 > 太平猴魁百科 > 太平猴魁历史 >

以太平茶人为代表的徽商茶号传奇(徽)

太平人开设茶庄,其店名颇有特点。太平茶商在家乡有“业、儒、耕、读”的传统,他们到南京开设茶庄,从“泰和茂盛元丰祥,仪德同吉裕隆昌”这类的吉利文字中,取一两个字眼作店名,以祈求茶客远悦近来,茶庄生意兴隆,资本年年充裕。泰昌、同裕、天祥、德生、广大等,都是太平茶商在南京的知名茶庄。

太平茶商还特别喜爱用“春”字作店名,如“大福春”、“同福春”、“生春”等,船工出身的叶任庵常年往返于太平、芜湖、南京之间,在黑廊街(三山街)开茶庄,取名“叶长春” ,寓意买卖像长江流水不断,生意若春光普照永驻。因此生意好,他在金陵又开设“叶和春”、“叶同春”两家茶庄。太平旅宁著名茶商苏锡岱,借贷给同乡苏德鑫在中华路开茶庄,为明示销售的是太平尖茶,也为感谢太平同乡热心支持,苏德鑫取名“太平春”。而太平周潭人郑心周在南京新街口开设的茶庄,也取名“江南春”。

太平茶商十分注意茶叶的储存和保管,他们在店堂的货架上摆放着一排排锡罐,这是茶庄区别于其它商号的显著标志。这些锡罐材质较软,密封性能强,茶叶不易被氧化。店员把茶叶分别包成整齐漂亮的纸包,包装纸上盖好了品名、等级及店名的长方戳子,每包重约三钱(十六两制) ,每个锡罐存放近300包。茶庄老板还严格要求店员不得吃有异味的食物,不准抽烟喝酒,以避免茶香逸散和异味侵入。

根据有关资料与耄臺老人的回忆,到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时,又有更多的太平茶商到南京开设茶庄,最多时太平人在南京开设茶店与茶庄超过60家,年销售太平茶叶2万余担,最著名的有“江南春”、 “张元大”、“太平春”和太平茶叶公司等店、庄、行、公司。而这些店大多为太平湘潭乡、三门乡等地茶商所开,且专营太平茶叶。当时就有“十个茶行九徽商,七个来自太平乡”的说法。

太平茶商为何以专营太平茶叶而常盛不衰,这里不能不提及“三春”茶叶店和太平茶叶公司。“三春”茶叶店,却是清末民初南京街面上专营太平茶叶的长春店、和春店、同春店的合称。清同治三年(公元1863) ,叶任庵弃船上岸,在南京开设叶长春茶号,专营太平绿茶且生意兴隆,随后又接二连三地增设了“叶和春”、“叶同春”茶店,并雇佣店工六七十人。至民国八年间,叶任庵的“三春”茶叶店业资已达几十万银元,其中流动资金达十余万银元;以致南京茶市每年开秤面市都必须请“三春”店到场方可开价,可谓垄断一方。太平茶叶公司创办于1946年,由太平茶商孙雪岩在南京健康路成立,以经销太平猴魁而出名,以优质的茶叶和诚信经营受到南京广大市民喜爱。每年新茶上市前,店主亲自带人回乡进山收购茶叶,以保证质量。由于产地不同,茶叶迥异,所以太平猴魁又有湘魁、颜魁、猴魁之分。为了获取高额利润,太平茶叶公司还雇佣工人从收购的成茶中,挑选枝头整齐的幼嫩尖茶单独包装出售,成为金陵市场的抢手货。这也是太平猴魁走俏南京以及长江沿岸各大商埠的又一原因。得益于旅外茶商的不懈努力,太平猴魁之魅力逐步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赏识。以致于金陵等地居民都以喝到太平猴魁为时尚。太平旅外茶商的生意也越做越顺、越做越大。

古城仙源,向为县治,从唐天宝四年(公元745)治县至清末,仙源境内先后修筑了十多条连接宁国府、歙州府、池州府及各县的古道,仙源成为皖南重要的商贸集散地。清嘉庆《太平县志》载:明末清初,全县人口25万,仙源城内近2万。全县有300多家商铺,仙源城内街巷20多条, 200余家店面与作坊。茶店毗邻,茶香不绝,商风浓郁,该是当然。

从仙源南行数里有个村名叫竹园村,村民大多姓陈,千余年的历史留下许多茶商的烙印。《徽州五干村》载:清乾隆、嘉庆年间,村人重儒商。清末,陈家外出经商的人主要聚集于汉口、长沙、南京等大城市,经营颜料、洋纱、当铺、茶行等。汉口的“盛和”、“益茂和”、“隆昌泰”等著名商号均系竹园村陈氏所开设。

由仙源东北行数里有个招桃村,业茶的历史悠久,茶商更有佳话。清光绪年间,村里有位武士名叫项茂,三次在南京参加大比和内试中了武举人。他发现南京人特别喜欢太平茶,通过人脉关系每年向县衙缴三百大洋为条件,取得营销茶叶出境的“茶引” (官方茶叶通行凭证) ,然后四处大办茶庄,时至1916年达到鼎盛,负有盛名者有十三家:太平的元丰泰茶庄,芜湖的泰丰裕、管丰、德泰、管裕四家茶行,南京的苏春茂、庆大、苏泰来、杨春隆、苏同裕、权泰六家茶行,六合的元有、泰昌两家,另以泾县、石埭等周边县也有茶叶店铺。茶季来临,所处村庄的人声鼎沸,茶务繁忙,素有“小南京”之称。

古镇甘棠西南四里处有个刘村,也是一个古村落。《微州五千村》载:清后期出了一位叫刘正一的茶商,有茶园20亩,有专制茶叶的茶房,制作成茶自销至芜湖、南京等沿江城市。甘棠南郊有个饶村,清末商风浓烈,茶事浓郁,村人远行南京、汉口经商,茶也行万里,村里的茶行、当铺、客栈、酒馆一应俱全,茶香绕人家。至今遗留的豪宅谭家大院仍然风光依旧,彩色玻璃、西洋铜镜吟唱着昔日的歌谣。

现今黄山西南边陲的郭村,位于徽州、池州、宁国三府交界处,据传明代盛产云雾茶。明弘治六年(公元1493)曾建三府会馆,郭村老街建有茶行几十家,品茶成风,茶事兴旺。太平县东部有个留东村,古称“留杯荡” ,该村与旌德交界的山岭叫鹊岭, 自古就是商旅之地。据《鹊岭观湖亭碑记》载:明末清初,黄山北麓茶林贸易渐盛,鹊岭逐成徽宁客商及行人必经之路。岭下之湖,原系两姓人家, 人丁兴旺,街面繁荣,乃商族留宿之地。

黄山西南麓南斗坑,清代有武艺高人高荣寿,曾在焦村焦氏宗祠里从垒砌如墙的茶袋中猛然拔出一袋茶叶,一手平托转悠一圈,然后将茶袋复位,心不慌,气不喘,以过人的武艺震慑众人,从而平息了影县源头村民与太平南斗村人的茶事纠纷。

综观清代中后期的旺盛茶事,太平茶市兴起,运销渐广,茶商中富商大贾有之,小商小贩更多,黄山脚下村庄集镇的茶旗遍地,茶商旅迹,纵横天下,恰如清人周公楼《劫余生弹词》唱道:

嘉庆朝有户口二十九万,田地米只能够三个月粮;

到后来人口多地难加辟,因此上十有九远道经商;

幸亏有红绿茶大宗出产,三口街开设三十六茶庄。

还有一首《太平盛世景》弹唱,吟唱的同样是嘉道年间太平茶事的繁荣景象:

太平茶沾上了黄山灵气,到外地各码头一销而光;

那时节做茶商赚钱容易,家家户户全都富足满仓;

一年中挣到的金银不少,男和女老和少喜气洋洋。

清朝至民国时期,太平茶商旅外茶庄、茶行、茶号,据黄山区志记载58家。当然,还不包括史志遗漏的茶号,可见当时太平茶商是多么兴盛。

新明三门人项其炎在南京长乐路开设永和茶行;新明周潭人郑兴周在南京开设两家江南春茶行;新明丁村人丁艳秋在南京中华门内开设新昌茶行;龙门人周天成安徽滁县城内开设周天成茶行;新明三门人项其恒在南京珠江路开设项同和茶号;耿城沟村人李玉书在南京湖熟镇开设李元有茶行;永丰岭下人苏符丞在南京三山街口开设太平春茶行;新明牛婆坑人陈跃五在南京开设太平春茶行、大行茶行、大华茶行、苏春茂茶行、春和茶号(与丁相春合伙) , 还与人合伙在镇江开设裕隆茶号;新明三门人刘敬之在南京、扬洲开设刘人和茶行; 永丰岭下人苏泽民在南京中华门外开设周泰新茶行;汤口村人程钟霞在湖北沙市开设裕庆泰茶行:新明周潭郑祥甫在南京太平路开设恒泰茶行;汤口冈村蒋树棠在福州市小岭巷开设恰兴茶行;新明周潭人叶善之在南京北门桥开设正泰茶行:新明湘潭人叶任庵在南京三山街开设长春茶号、南京升洲路和春茶号、南京健康路同春茶号:新明丁村人丁贤肪在南京浦口开设大同茶号;仙源人方镜清在南京下关车站开设聚昌茶号,在江苏镇江开设公益茶行,在南京下关与人合伙开设裕城茶号;永丰岭下人苏锡岱在南京中华门外开设同泰茶行、并与苏泽民合伙在南京下关开设苏同茂茶行;新明三门人项其炎在南京开设天福春茶号;新明三门人刘渭川在江苏扬州开设刘人和茶号;新明三门人项春晖在南京开设同茂茶行;新明三门人曹幹庭在南京开设同兴茶号;新明三门人叶锡臣在南京开设德春茶号;新明人孙雪岩、曹日涛在南京开设太平茶叶公司;新明牛婆坑人陈相坚在南京开设陈源茂茶号、广泰茶行;新明丁村人丁贤浪在南京开设丁仪泰茶行;永丰岭下人苏南恒在南京开设苏南记茶号;新明招桃人项本轩、项朗轩在南京中华路开设庆大茶号;乌石人杨尊楼在南京北门桥开设杨春隆茶行;乌石人杨立志在南京北门桥开设杨三泰茶行;乌石人杨立淦在南京浦镇开设杨春来茶号;乌石人方跃庭在南京中华门内开设苏泰来茶行;乌石人杨立朝在南京升州路开设永大茶号;乌石人杨德会在南京水西门内开设广丰茶行;太平人汤寿亭在六合县南门开设泰昌茶号;乌石人杨献庭在宣城城内开设杨广昌茶行、庆昌茶号,还与乌石人李省三在南京升州路开设大生祥茶行;鸟石人杨闻卿在安徽滁县城内开设义大茶号;鸟石人陈柏如在芜湖长街开设广裕茶号、萃裕茶庄;鸟石人杨光裕在南京夫子庙开设裕泰春茶庄、长乐路祥泰茶行;太平人黄铸庵在芜湖长街泰丰裕茶庄担任聘用经理;乌石人陈佑之在南京中华路开设陈泰和茶行;乌石人陈士信在南京大中桥开设陈裕和茶号;新明三门项其兵在南京新街口开设大福春茶行;新明湖潭人叶伯群在南京鲜鱼巷开设德生茶号;新明三门人项其贞在南京下关开设同花茶行; 新明牛婆坑人陈秉谦在南京成贤街开设德谦茶号;新明芦溪坑人孙必济在宣城开设瑞兴茶街,在芜湖长街开设瑞兴茶行:新明牛婆坑人陈炳进在南京洪武街开设鸿茂茶行:新明牛婆坑人陈金龙在南京夫子庙开设江南春分店:新明吕家人吕金寿在芜湖湾址开设太平茶店;新明夹坑人徐知全在南京朱雀路开设德泰茶号:新明瑶里人郑守庆在江苏镇江开设广大茶行;新明瑶里人郑子象在南京山西路开设通大茶行;

新明瑶里人郑善之在南京开设广泰茶行、马道街聚心茶行;新明丁家人丁国顺在南京古楼开设长泰茶行、中山路开设昌盛茶行;新明猴坑人方南山在芜湖西门外管驿巷开设方记南山茶号。

太平茶叶,埠外香飘飘,境内香喷喷。建国前至1956年私商在县境开设茶庄的盛况同样令人欣喜。

太平人李纯五在桃林开设泰丰裕茶庄,太平人项敬之在三门开设项敬记茶庄,新明人陈跃五在桃林开设苏春茂茶庄,太平人叶新裁在三门开设瑞新和茶庄,新明人陈子敬在桃林开设复泰茶庄,太平人程厚安与泾县人吴本祥在桃林开设泰来茶庄,太平人郑绍禹在汪家坦开设郑绍禹庄茶庄,太平人周有炘在龙门开设天成茶庄,石埭人陈柏如在桃林开办广裕茶庄,太平人周星灿在龙门开办周星灿茶庄,太平人李玉书在桃林开设李元有茶庄,太平人周占五在龙门开设五庄茶庄,太平人叶善之在桃林开设泰昌茶庄,太平人周荣昌在龙门开设义泰茶庄,太平人陈少珊在桃林开设庆大茶庄,新明人叶任庵在湘潭开设礼记茶庄,太平人方智轩在桃林开设元泰丰茶庄,太平人项德厚在桃林开设地记茶庄,石埭人陈佑之在桃林开设陈泰和茶庄,太平人方羡之在仙源开设方福康茶庄,太平人丁竹安在丁村开设丁竹记茶庄,太平人俞定安在仙源开设俞定安茶庄,太平人项其贞在三门开办利和茶庄,歙县人程跃章在汤口开设同生茶庄,太平人周昌珊在三门开设杨春隆茶庄,敏县人程嘉昌在汤口开设仁昌茶庄,石嫌人李省三在三门开设春茂茶行分庄,歙县人程钟霞在汤口开设裕庆泰茶庄,太平人叶南华在湘潭开设叶南记茶店,歙县人程老五在汤口开设鸿记茶行,太平人叶荣忠在湘潭开设太平春茶庄,歙县人汪子宜在冈村开设同顺茶庄,太平人姜克轩在徐河桥开设姜同泰茶庄,歙县人蒋树棠在冈村开设恰兴茶庄,太平人李志曾在三门开设李志曾茶庄,辙县人谢成佑在仙源开设景泰隆茶庄,太平人徐承源在豪家园徐源记茶庄,太平人刘敬之在三门开设刘人和茶庄,石埭人陈百玉在桃林开设德泰茶庄。

这些茶庄的规模可分为甲乙丙丁四个档次,甲类庄每年收购400~500担以上,乙类庄300担上下,丙类庄200担左右,丁类庄100担左右。

茶叶生意,分本庄和洋庄。本庄是指内销,而洋庄则指外贸。

茶号,是太平人在当地的业茶机构,通常集收购、加工、运销于一体,是一种季节性很强的制茶场所。经营茶号,一般是对半成品的毛茶进行深加工,按业内人士的说法叫“精制” ,当然也有少数茶号是从鲜叶开始加工制作的。茶号内部分工细致,具体地说有掌号、帐房、掌烘、看样、掌堂秤、管厂、箱司、铅司、拣司(发拣收与发竹筹)、水客、厨司等。在新明乡三门滩一座旧宅里曾经开设过茶号的墙壁仍保留这样的字样:监督、把秤、上钩、添减、内票、扛箱、顺箱、叫盖、外票、配盖,这些都是茶号的分工,由此可见是何等的精细。经营茶号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独自经营,另一种是合股经营。从某种意义上说,茶号是徽州(太平)茶业的发源地。茶号制作了太平千姿百态的茶叶,从而也打造出以太平茶叶为营生的茶叶产业,如茶行、茶栈、茶庄,以及围绕着茶叶产业而派生出各种组织各种机构,都是在茶号的基础上演绎生发的,同时又与茶号有着唇齿相依的关系。

茶行类似于牙行,是依附于茶号作为代客买卖,靠收取佣金过日子的中间商,是太平独特的业茶组织。茶行多数开设在本地,少数开设在外地。与茶行一样有着相同中介性质的服务组织叫茶栈。茶栈的第一大业务就是放贷,当年的“申票”就是这样的例证。第二大业务是代售茶叶。相比于茶栈这种中介商而言,茶庄则是比较规范的销售商。明末清初是徽商的鼎盛时期,也是太平茶叶的雄起年代,在徽商经营的盐茶木典四大支柱行业中,先期是茶处于第二位,在盐之后,后来茶业跃过盐业成为第一位,其功绩无疑是茶庄所创。马克思《资本论》唯一提到的徽州人王茂荫,其祖父王槐康就在北京通县开设森盛茶庄。茶号、茶庄营茶,打造出长江沿岸的大片市场,研究这些市场的轨迹不难发现,太平茶连接市场路线大抵分为两条,即南征北战。

清至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 ,境内茶叶均由茶号、茶庄、茶行(代客买卖,收取佣金的中间商) ,或地方银行物产运销处设庄收购。山客、茶贩依附茶号、茶行资金用大秤和压价手段收购贩卖毛茶,从中获取利润。山客向茶农零星收购的毛茶,经茶行转卖给茶号:茶贩收购的毛茶,有的卖给茶行,有的直接运销茶号。茶号一般设门庄一个,分庄多个,集收购、加工、运销于一体。清道光间(公元1821~1850) ,三口有36家茶庄收购毛茶,汤口也有20余家茶行。

咸丰后期,桃林(今新明乡招桃村) 、湘潭、三门、龙门等地均有本地茶商设茶号、茶庄收购毛茶,雇工精制茶叶出售。太平旅外茶商、外籍茶商每年都来新明、三口、龙门、夏村等地设庄(摊)收购毛茶,在当地雇工加工“洋装”绿茶上万担外运销售。抗日战争爆发后,沿江城市被日军占领,茶叶滞销,外地茶商极少来太平收茶。民国三十八年,外地来桃林收茶的茶庄仅剩三家,年收毛茶一吨余。

清光绪至民国年间,太平旅外茶商开设茶庄茶号,其中经营规模较大且负有名气的也很多。方镜清,又名伦波,太平县城内水关人,在镇江、南京设有茶号茶庄,民国二十九年前,曾任镇江商会会长多年;刘渭川,新明三门人,曾任扬州商会会长;陈良盔,又名跃五,新明牛婆坑人,独资、合伙开设茶庄多处;陈相坚,又名石生,新明牛婆坑人,曾任南京茶叶工会理事长;刘敬之,新明三门人,除在家乡开办“三门茶庄”外,在南京、扬州设有“刘人和老茶栈” ,时称太平县第一茶商;郑兴周,新明周潭人,在南京设有“江南春”茶庄:程跃章,汤口村人,与山东日照茶庄、扬州森泰茶庄联营:程钟霞,汤口村人,在湖北沙市,省城安庆、巢湖等地开设独资茶庄;谢成佑,汤口芳村人,在北京地安门开设景泰隆茶庄,并由其兄在福州市包山区中腾路设景泰隆茶厂,制作茉莉花茶,运往北京销售。

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 ,地方银行物业运销处和太平茶商于茶叶采摘时期,在茶区设站收购毛茶,用竹篓包装,外运销售。抗日战争时期,茶叶贸易由国民政府中央贸易委员会总揽。安徽省茶叶管理处设屯溪,掌管茶叶产、运、销。民国二十八年5月,茶管处设茶叶生产合作指导团,指导茶农组织茶叶生产运销合作社,联合加工运销,取消中间盘剥。翌年春,指导团来太平指导建立仓溪、黄金坞,安吉三个茶叶生产运销合作社,吸纳社员311人,资金802.32万元(法币) 。合作社主要收购社员自产茶叶,按质论价,经加工出售后,盈利分红。后不久为茶商把持,挂合作社之名,行茶号之实。

太平茶当时的内销均由茶号、茶庄(俗称茶叶店)经营。茶庄除门市零售外,还代外省茶商收购毛茶极其副茶。民国至1956年,县境有茶号、茶庄、茶行40余家,其中义泰茶行、礼记茶行、地记茶行,年加工销售量达100吨以上。境内绿茶主要运销北京、上海、南京、扬州、武汉、济南、南昌、福州、沙市、芜湖和东北各地。

提示:请认准猴魁官网,快速购买>>

小谢手机和微信:13955960961(长按复制加微信免费送野生猴魁试吃装)本文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

请致电:139-5596-0961在线客服